• 回首頁
  • 回地科院
  • 中大首頁
  • Facebook
  • 中心介紹
  • 中心成員
  • 最新消息與會議
  • 碳封存專區
  • 地熱專區
  • 設備與服務
  • 活動剪影
  • 歷年承接計畫
  • 學術活動

設備與服務

  • 首頁
  • 設備與服務
  • 海底地震儀
  • 全部
  • 地球物理探勘
  • 地震研究設備
  • 井測
  • 岩石力學
  • 岩石物理
  • 岩石組成
  • 空氣監測
  • 地球化學
  • 軟體

海底地震儀

台灣島及附近海域坐落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聚合區域,此地區存在著兩個方向相反的呂宋隱沒系統及琉球隱沒系統,從地體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此處有非常活躍的地體構造事件,且一般具有較強的破壞力。台灣附近規模大於6的地震主要發生在海底,而高密集的陸海地震網無法覆蓋整片海域,因此,必須就由海底地震儀的架設才能觀察到陸上不易觀察到的前震和微震活動。一般之前的海底地震儀結構複雜、體積大,部設和回收都比較麻煩。本所擁有的海底地震儀為法國海洋科學中心所發展的MicrOBS Plus,具有一個三維4.5Hz的地動儀(geophone)和一個水壓計(hydrophone)。其主要特性就是體積小、重量輕,並且充電、儀器設定和資料下載等工作皆可由一單一纜線的連結傳輸完成,操作簡單。目前經常被用來進行海域的地震監測和廣角折射震測等工作。對於海域地體和地質質料的了解有很大的貢獻。


 

  儀器施放和回收

 

 
應用 - 天然地震監測

Example: 15個OBS被施放在台灣東北角海域進行期約12天的天然地震紀錄工作,約五千筆地震訊號被成功的紀錄到,其中約三千筆被重新地位。

在約120秒的時間間距,已有五個地震訊號辨識出來


被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圖

 
 
應用 - 地動訊號分析

除了一般地體構造所造成的地震分布分析外,OBS所記錄到的資料也常被用於一些背景雜訊的分析和Tremor的偵測研究。


位於台灣東北角所施測的兩條廣角折射震測剖面位置


地底下速度構造的模擬結果


波線通過位置的模擬結果

  • 關於中心
  • 中心成員
  • 消息與會議
  • 活動剪影
  • 碳封存專區
  • 地熱專區
  • 設備與服務
  • 學術活動
  • 地址 | 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教學研究綜合大樓504R
  • 電話 | 03-4227151 #25611
  • 傳真 | 03-4279026
  • 信箱 | tinawang@g.ncu.edu.tw
  • 國立中央大學隱私權政策聲明

Copyright ©2025 國立中央大學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Hiii.